[戲如人生] 急診人生小遊戲


今天上線的新媒體“報導者”推出了一個新聞小遊戲“如果我是急診室醫師”,藉由遊戲體驗在急診室行醫的生態。

這個遊戲做的相當精緻,更可貴的是納入了許多真實世界的元素,譬如說檢傷的概念(紅綠黃)、醫療暴力、大量傷患、工作人員需要水、食物、排泄等生理需求。當然為了維持遊戲的可玩性,這些元素作了一定程度的簡化,但仍然取得了非常漂亮的平衡。

報導者後續的深入報導主要是針對急診室的壅塞,但這個遊戲能告訴我們的還不只如此。


診斷的困難


遊戲中每個病人出現時已經有了紅綠黃的色條,你只要辨識出顏色並選擇相應的治療即可,考驗的是手眼協調。真實世界裡的紅綠黃色條來自檢傷櫃檯,仍然需要你做出正確的診斷。很多時候,需要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真正的答案。


治療的困難


不同嚴重程度的病人所需的處理時間也不同。若綠條的病人治療需0.5秒,黃條的病人治療可能要2秒,而紅條的病人則會隨機花上你3~10秒不等,這可能是更貼近現實的設計。

畢竟在急救時,你不太可能分神去處理別的事情。紅條的病人也需要質量更高的病況解釋。如果不幸病人往生,對家屬的陪伴及悲傷輔導更是非常重要而且急・不・得。


遊戲的目的


幾乎所有遊戲的設計都是有限的命條,但在這個遊戲當中,命條的每一格都是一個從掌心流逝的生命。所以與其說這個遊戲的目的在於得高分,我們在遊戲中真正做的是“避免損血”。

如果有個檢查,可以把你的診斷正確性提升到70%,你做不做?(想想你的命條)
在現實世界中也許那就是抽血。

如果有個檢查,可以揪出90%,實際上是紅條的假綠條、假黃條,心裏不踏實的時候你做不做?(想想命條代表的生命以及可能的法律糾紛和天價賠償)
在現實世界中這也許就是電腦斷層。

在真實的世界裡,這就是防衛醫療
一個台灣人在遊戲中都會採用,再理性不過的策略


遊戲中的過勞


遊戲中的過勞是真實存在的,而且不能“投降輸一半”直接Game over關網頁。除非身體或心靈真的承受不住了,不然這樣高強度的狀態要持續8~12小時。我不得不欽佩和同情仍然在那個環境奮鬥的醫、護、檢驗人員(尤其是被迫的...)。

我可以理解這個遊戲最後藉由分享自己所得的分數來促成社群效應,但是心裡還是怪怪的,因為那好像是在炫耀自己可以值班兩天不用睡覺一樣,實在不是一個進步的方向。

此外,我也相信如果遊戲有另一個版本,由單人改成組隊挑戰,也許可以在遊戲中簡單體驗現實中對醫療困境可能的解決之道。

這樣是不是更好:)


Share this

Related Posts

Previous
Next Post »